新闻中心 / NEWS CENTER /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/ 新闻中心 / 行业新闻 返回
通车倒计时!新建福厦铁路进入静态验收

近日

中铁大桥局参建的

我国首条跨海高铁——

新建福厦铁路进入静态验收阶段

标志着该条高铁

全线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

已基本完成


新建福厦铁路北起福州市,途经莆田市、泉州市,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,于2017年9月开工,设计时速350公里,正线全长277.42公里,全线共设8座车站,是我国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

中铁大桥局承建的福厦1标段为福州南站(含)至青潭溪大桥(不含)段,正线长15.946千米,包含桥涵、隧道、路基和站场工程。其中桥涵25座,总长8998米;隧道14座,总长14776米;路基和站场总长7971米。项目邻近营业线施工工点多,与既有铁路、高速公路及众多城市道路多次交叉;新云居山隧道群,结构净距小、立体交叉段多;沿线穿越地貌单元较多、断层节理发育、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较复杂,对施工影响较大。


新建福厦铁路上

哪些项目

是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呢

⬇️⬇️⬇️

新枕峰寺隧道进出口区间路基

峡北隧道进出口区间路基

永南路大桥

新大顶山隧道

福州南框架中桥

云山寺大桥

湖边大桥

候潮寺隧道

福州南站

马山路基及湖边桥

新云居山隧道

福州南站高填方路基

青口大桥

乌龙江大桥


下面让我们重点介绍

其中两个项目吧


乌龙江大桥是新建福厦铁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,大桥全长739.9米,主跨432米,为高低塔不对称四线铁路混合梁斜拉桥。


新建福厦铁路乌龙江大桥(右三)为高低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


乌龙江大桥跨越既有324国道、福平铁路和杭深铁路桥,处于多座并行的既有桥梁之间,两侧既有桥梁间距分别只有50米、95米,施工场地狭小,安全风险高。大桥跨越乌龙江,两个主塔墩均位于深水中,最深达20米。墩位范围河床最大高差达19米,且主墩处无覆盖层,为大块石或裸露基岩,基岩强度高、岩面坡度大,其施工栈桥、平台、钢围堰等临时设施的施工及桥墩基础钻孔桩、承台施工等难度较大。

面对复杂的施工条件,项目部秉承“精品工程,智能福厦”建设理念,应用了先进的BIM技术,通过BIM模型及平台的应用,不仅做到了施工过程模拟、交底、碰撞等信息的可视化、形象化,还通过平台的应用做到了进度、资源、工程量、施工过程控制的信息化。通过塔吊、液压爬模、桥面吊机等现代化装备及智能监测系统等的应用,更好地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了保障。

新云居山隧道全长1669.82米,隧道进口段下方为既有福厦动车所,出口段下方约65米为G324国道,作业面狭小且邻近既有线,同时具有“上跨下穿”“小净距”的特点。


新云居山隧道


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,有多处施工风险。不但上跨既有市政公路清凉山隧道(最小净距约为1.8米),而且下穿同样在建的动走1线新云居山三号隧道(最小净距约4.5米);全线施工临近既有铁路和公路地段,安全风险极高,尤其是隧道进口段下方为既有福厦动车所,出口段下方约65米为G324国道,场地狭小,资源条件有限,因此进洞方式采用横洞、斜井两个辅助坑道;隧道进口段为隧道大跨段,隧道最大结构宽度达到了21米,隧道出口段与新云居山四号隧道为隧道小间距段,最小间距仅有1.13米。斜井与出口承担任务877米,占隧道全长52.5%。

隧道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,合理安排新云居山隧道群立体交叉作业施工工序,施工中严格执行“管超前、严注浆、弱爆破、短进尺、早封闭、勤量测、紧衬砌”的原则。秉承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公司“八高九建”以及“精品工程,智能福厦”建设理念,组织快速化施工。应用先进的工装工艺,采用全自动断面扫描仪、二衬智能混凝土灌注预警保护系统、二衬分窗入模加带模注浆系统以及自动化养护系统确保施工质量,做到內实外美;采取信息化手段对既有铁路进行全方位监测,采用三臂凿岩台车+钻劈台车机械、控制爆破开挖,机械化程度高,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。

新建福厦铁路建成通车后,福州、厦门两地将实现“一小时生活圈”,厦门、泉州、漳州闽南“金三角”将形成“半小时交通圈”,并实现漳州、厦门、泉州、莆田等沿海城市真正意义上的“高铁进京”。新建福厦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南沿海快速铁路网络,对打通东南沿海高速铁路大通道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、推动沿线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。